“以前一到下雨天,走過這堵墻,我就提心吊膽,生怕圍墻會倒?,F在修好了,孩子們上下學安全了,我們心里也踏實了?!苯眳^孔浦街道紅梅社區居民劉師傅指著煥然一新的圍墻感慨道。這堵危墻的蛻變,是孔浦街道紀工委與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協同發力、精準監督的生動寫照。
今年初,孔浦街道紀工委在常態化走訪中發現,紅梅小學后門沿路圍墻存在嚴重安全隱患——墻體傾斜近20度,裂縫最寬處達3厘米,裸露的紅磚經雨水沖刷已松動剝落。該路段不僅是470余名學生每日必經之路,更緊鄰家長接送區,安全風險尤為突出?!叭罕姲踩珶o小事。”街道紀工委將此問題納入“民生監督重點清單”,啟動“紀工委牽頭-室(所)社區聯動-群眾參與”的監督模式,推動消除隱患,解決群眾急難愁盼。
紅梅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迅速構建共治平臺,召開“樹下議事會”匯聚多方智慧。議事會上,15名居民代表、校方負責人與施工方圍坐懇談,聯絡站站長逐條記錄群眾建議和訴求:家長提出“圍墻加高防球類飛濺”,商戶建議“同步修復脫落瓷磚”,老人擔憂“施工影響買菜通道”……針對這些意見訴求,聯絡站協調開辟臨時通道,建立“每日進度播報”機制,并推動施工方案增加排水孔、擴大排水口等細節設計,督促工程隊采用高強度、耐候性好的建筑材料進行全面修復與加固。
為提升監督質效,街道紀工委專門成立專項督查組,實施“雙線監督”,線上通過微信工作群實時跟蹤,線下每周2次現場巡查,圍繞墻體傾斜度矯正、鋼筋密度等關鍵指標開展3輪專項檢查。更創新引入“群眾監督員”凝聚監督合力,邀請8名老黨員和家長代表組成“質量觀察團”,65歲的陳師傅發現2處抹灰層厚度不足3厘米,施工方當即返工;家長代表提出“圍墻轉角需增設反光條”,24小時內落實到位,真正讓監督貫穿全過程,實現零距離,將整改改到群眾心坎上。
以危墻修繕為起點,監督效能持續延伸。街道紀工委聯合城建、安監等部門開展校域安全拉網式排查,累計消除安全隱患3處,改造老舊圍墻50米。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同步激活群眾監督力量,組建由熱心居民、商戶代表等組成的“民情觀察員”隊伍,第一時間發現問題,第一時間報送問題,及時跟蹤反饋。
“監督既要‘挑刺’更要‘栽花’,把‘問題清單’變為‘幸福清單’?!笨灼纸值兰o工委書記表示,下一步,他們將繼續用腳步丈量民情,發揮社區監察工作聯絡站的橋梁作用,通過常態化監督與群眾參與相結合,讓居民切實感受到“監督在身邊,安全有保障”的治理實效。